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连云港研制的碱渣固化技术成为填海的大功臣

央视《走遍中国》4月20日的《扬帆起航》节目报道,连云港港的研究人员高兆福等人研发的爆破挤淤法,以及可以将淤泥制成填海用砖块的碱渣固化技术,极大推进了我国填海技术的进步。连云港这个曾被断定不适合造深水港的地方,也在沿着大港之路迈进。

对于一个港口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防波堤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的港口防波堤的修筑方法都大同小异,但在连云港港的徐圩港区,这里的防波堤却有些与众不同,远远望去,这些笔直的圆筒式防波堤就像守护着这片海域的海上长城,成为徐圩港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沈雪松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个小时的航行,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些圆筒式防波堤的脚下。

记者:我们刚才过来得时候感觉到风浪特别的大,我觉得不戴着这个绳子的话这个帽子都很容易被吹掉,但是到了这边的话感觉到风浪就明显地减小了而且不会那么冷。

沈雪松:是,这个防波堤它就起到了挡风、挡浪的作用外面的淤泥也进不来了。淤泥软基处理一直是所有港口建设的难题。

连云港位于黄海海域,还曾经是黄河的入海口,这里的淤泥量大、颗粒细、承载力很低。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有几位院士联名指出连云港不适合建设深水港口,这一说法,让连云港的建设停滞了10年。

高兆福:连云港这个淤泥的厚度基本上是有几米厚到三十几米厚。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们老前辈跟我说,淤泥是西瓜皮,人踩到西瓜皮上一下就摔跤了。港口的建筑物如果做在淤泥上面,就如同人踩在西瓜皮上面,一动就摔跤了。常规是怎么处理呢?就是采用大型的基建船,去把泥挖出来,装到船上去,倒到外海,这个淤泥随着波浪潮流,好多淤泥又慢慢地回到了港口来,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而且施工成本非常高。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港口人对淤泥的处理一直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面,一直想把淤泥怎么样克服掉。当时想,我们的炸药能够去炸山,能够去打炮,炸药威力很大,我们看电影里面炸药很厉害,我们就像怎么用炸药来对付我的难题,淤泥。

如果能用价格低廉的炸药取代传统的挖泥船的确可以大大降低淤泥软基处理的成本。然而高兆福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既没有资金,也不懂技术,要想创新谈何容易。正当高兆福一筹莫展之际,连云港港口集团的几位专家向他伸出了援手,高兆福由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爆破试验。

高兆福:淤泥一陷这么深,齐胸深,我们要在里面检测数据,放炸药包,非常辛苦。不论是天上下雪,地上结冰,我们要去下海。夏天的时候太阳那么大,船上的温度能达到50度,我们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实在是太累了,就往系船柱上一坐,结果烧出来好几个水泡。

现在,高兆福已经是连云港港口工程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从高兆福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勤劳朴实的性格。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多他来说,工作就是他的兴趣。在高兆福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爆破挤淤最终获得成功。

高兆福:这是斜坡式防波堤的一个断面模型。这个是堤顶,可以走路的,可以开车的,比较平坦。这两边是护面块体,它是挡风浪,破碎风浪用的。下面是平台,护坦。它主要是在海上填石,采用爆破挤淤的办法,把抛石炸到一定深度,是这个大堤能够稳定。

高兆福的爆破挤淤法1990年正式开始应用,到现在仍是全国各港口修筑防波堤的主流方法。位于徐圩港区的道防波堤已经修建了1年,用的就是爆破挤淤。这由于圆筒式防波堤尚不能批量生产,连云港目前采用斜坡堤与圆筒堤相结合的办法,这道斜坡修好后将与位于海面上的圆筒式防波堤形成对这片海域的合围。

在连云港的临港工业园区有一片碱渣池,周边工厂的废弃碱渣都集中在这里堆放。高兆福有一次路过这里时看到这大片的碱渣,突然想到,碱渣的主要成分是钙,钙可以用来制作很好的固化剂,如果用碱渣来固化淤泥,既可以缩短工程周期,又可以变废为宝,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想到这里,高兆福马上对碱渣进行了采样,并把碱渣带到实验室进行淤泥的固化实验。由于不懂相关技术,高兆福邀请了研究院的几位专家,向他们细心请教。经过几个月的研究,高兆福的固化实验终于有了进展。

记者:您手里拿的这个就是用碱渣做的吗?

高兆福:是的,这是用碱渣固化淤泥做的石块。

记者:那下面这个呢,看起来像是水泥一样。

高兆福:是的,下面这一块就是用普通的水泥做的石块,也是用来填海用的。今天我们对两个石块进行一下对比检测。经过试验,用水泥固化后的淤泥强度是6.18,而用碱渣固化后的淤泥强度是8.66,碱渣的固化作用比水泥高出不少。水泥混凝土的成本是碱渣的几倍,但是他的强度却没有碱渣固化淤泥的强度高。也就是说,碱渣固化淤泥完全可以代替混凝土来做填海材料使用。

正是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让连云港港从此开始在中国港口中迅速崛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连云港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战略优势。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连云港港正在稳步向大港之路迈进。